科普书单·新书|猫的多元宇宙

来源:www.江南体育    发布时间:2024-04-22 11:34:00
  • [美]丹尼尔·R.德尼科拉 著,潘涛 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本书

  [美]丹尼尔·R.德尼科拉 著,潘涛 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本书旨在理解无知,乍一看这似乎有些自相矛盾——未知事物怎么会变得已知,同时仍然是未知的呢?作者觉得,无知不只是一种缺乏或虚空,它与知识之间有着动态而复杂的相互作用。他采用广泛的哲学方法,使用住所、边界、限度和视界作为隐喻,探究了不同形式的无知,并描述了滋长各种无知的文化。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R. 德尼科拉(Daniel R. DeNicola)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197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葛底斯堡学院教务长(1996—2006年)、哲学系主任(2015—2018年),现为哲学荣休教授,著有《学会繁盛——博雅教育的哲学探索》《道德哲学现代导论》等。

  [法]布鲁诺·拉图尔 著,史晨 刘兆晖 刘鹏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拜德雅,2024年1月版

  一位科学家朋友直言不讳的提问:“你相信实在吗?”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缜密的回应,并对其科学论立场做出了最全面和具体的阐述,为从实践角度理解科学实在和科学论所追求的那种实在论提供了出色的论证。通过一系列案例研究,作者展示了不相同的领域科学家的行动:从土壤科学家在亚马孙地区的田野考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法国原子能科学家的核反应研究,再到路易·巴斯德对酵母中乳酸发酵的研究,从而向我们揭示了物质世界中的各类事件被转化为科学知识的无数个步骤;他还选取技术世界的诸多例证,让我们见证了物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如何在技术进程中相互聚合、相互转化的。这本书的作者布鲁诺·拉图尔是法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科学技术论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先后任教于巴黎高等矿业学校、巴黎政治学院。

  [英]汤姆·芝华士 [英]大卫·芝华士 著,邓妍 译,九州出版社·理想国,2023年11月版

  我们时常遇到大量统计数据,如占比、患病率、风险值等。大量或显或隐的数字,都可能因误读或误用而扭曲真相,要读懂它们进而做出合理判断,“统计意识”不可或缺。本书帮读者了解数字方面的22个常见错误和花招,它们出现在评价速度和重要性的大小、准确率和排名的高低等众多情境中。本书会告诉你各种数字的采集和表达过程也许会出现哪些偏差进而产生“睡前看屏幕会死人”等误导性看法,负责可信的统计数据工作又该遵循怎样的指南。这本书的作者汤姆·芝华士(Tom Chivers)是科学作家,曾供职于《每日电讯报》、BuzzFeed等媒体;大卫·芝华士(David Chivers)是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

  [美]科林·斯图尔特 著,谢湿檀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轻读文库,2024年1月版

  本书共由十篇小文章组成,将带你一起踏上一趟有关数学历史的旅程,揭开宇宙的语言——数字——中所蕴含的秘密:从那些喊过“我发现了”的数学家,到影响、塑造我们日常生活的理论,作者会用一段段鲜活生动的故事来告诉你为什么数学一点儿都不无聊,或者说我们之所以感觉无聊,其实只是学校教数学的方式不对。这本书的作者科林·斯图尔特是天文学作家、演说家、皇家天文学会成员。

  [英]布莱恩·克莱格 著,陈明晖 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3年11月版

  从我们踏入机场的那一刻起,各种科学原理就开始为我们表演。量子物理、相对论、混沌、分形……这些有趣的现象将接二连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飞行旅途中的每一刻都充满着体验科学的机会,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我们沿途遇到的种种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安检仪如何工作?飞机跑道如何编号?飞机为什么能飞得起来?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风暴因何而起?导航系统如何运转?如果在半空中打开舱门将会发生啥?这本书的作者布莱恩·克莱格(Brian Clegg)是知名科普作家,1955年出生于英国兰开夏郡,剑桥大学自然科学硕士(专攻实验物理)。

  [英]吉姆·艾尔-哈利利 约翰乔·麦克法登 著,侯新智 祝锦杰 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湛庐文化,2023年11月版

  在整个科学领域,量子力学是很有一定的影响力的重要理论。没有量子力学,我们就无法解释世界是如何运转的。比如:知更鸟长途迁徙时是如何通过微弱的地球磁场感知方向的?小丑鱼是怎么样找到回家之路的?光合作用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为什么那么高?对所有这样一些问题的解答,不能离开量子力学,离不开量子隧穿、量子相干性和量子纠缠。酶促反应、光合作用、嗅觉、鸟类的磁感应、基因的复制、心智之谜、生命的起源,这种种现象都与神秘的量子世界有关。这本书介绍了量子生物学,在作者看来,生命似乎演化出了很多方法,利用量子世界的“戏法”来为自己的生存提供便利。这本书的作者吉姆·艾尔—哈利利是英国萨里大学物理学教授,理论物理学家,量子生物学家;约翰乔·麦克法登是英国萨里大学分子遗传学教授,物理学家,量子生物学家。

  [德]托比亚斯·许尔特 著,李昂 译,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2023年12月版

  20世纪初,物理科学被一致认为已经臻于完美,物理学领域似乎显得风平浪静,但祥和之下实则山雨欲来。1900年10月7日午夜,马克斯·普朗克用一个公式拉开了一场物理学革命的序幕。随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在尼尔斯·玻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维尔纳·海森伯、埃尔温·薛定谔、沃尔夫冈·泡利、马克斯·玻恩、保罗·狄拉克等物理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代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对经典物理观提出了质疑,并逐渐揭开了量子世界的神秘面纱。在本书中,作者截取53个时空片段,以编年体的形式引领读者重温这段集体智慧的璀璨篇章,见证伟大思想的激烈碰撞以及量子物理学对世界的全新诠释。这本书的作者托比亚斯·许尔特(Tobias Hürter)是数学博士,科学作家、记者。

  [英]雷·麦金托什 [英]吉姆·艾尔-哈利利 [瑞典]比约恩·琼森 [葡]特蕾莎·佩尼亚 著,赵茹怡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异步图书,2024年1月版

  本书是关于原子世界的科普书,是一场人类对物质核心的探索之旅。“世上所有物质都是由相同的几种基本成分组成的”这个想法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然而人们却花了几个世纪才弄清楚这些基本成分到底是什么。本书将梳理人类探究原子世界的历程,从宇宙的尺度讲起,内容涵盖了原子核的发现过程、物质核心里的奇怪规律、原子核的测量、奇怪的核物质、元素多样性、核物理、原子核的结构、恒星与元素的诞生及宇宙的起源等。

  水、电、互联网,似乎总是运行得自然而然,按部就班。但这些支撑着人类世界转动的网络既庞大又微细,矛盾重重,隐秘难见,成了埋藏在社会深处的秘密。在这本书中,作者以漫画的形式,融合历史趣闻、前沿科技、经典文学,带领我们回顾这些昔日的辉煌成就如何一步步成为当下的日常,并由此出发,重新想象、憧憬一个更好的未来。这本书的作者丹·诺特(Dan Nott)是漫画家、插画家、教师。

  [英]汤姆·惠普尔 著,[英]詹姆斯·戴维斯 绘,李永学 译,海峡书局·后浪,2024年2月版

  这本书充满了与物理相关的奇趣历史、逗趣实验、搞笑类比。用故事解释课本上的定义:波西米亚战争中用投石机弹射粪便的真实历史,讲解杠杆原理;在200名修道士身上通电的奇葩实验,证明电流速度;坐在超市购物车里往后扔罐头的讨打类比,阐释牛顿运动定律……本书著者汤姆·惠普尔是《》的科学编辑。

  [美]乔纳森·B.洛索斯 著,刘小鸥 吕同舟 译,中信出版集团·鹦鹉螺,2023年12月版

  狮子和老虎会喵呜叫吗?如果它们不会,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你的猫会把死老鼠丢在你脚边(或者枕头上)?把虎猫当作宠物是个坏主意吗?猫最早何时离开非洲平原的?埃及象形文字中的那些猫又是怎么回事?作者引用亲身研究调查和多猫家庭中的诸多实例,轻松地解读了复杂的科学和历史,探讨几千年来自然和人工选择如何塑造了当代的猫,让许多新品种在解剖结构和行为方式上都和它们的祖先大相径庭。这本书的作者乔纳森·B. 洛索斯(Jonathan B. Losos)是华盛顿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也是“生命地球合作组”(Living Earth Collaborative)的创始主任。

  作者童年时立志守护大自然,长大后梦想成真,为森林工作三十余载,现在仍与家人守望在森林中。本书浓缩了他关于树木的最新思考,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些可爱的伙伴。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树木摸索出了怎样的应急策略?树木之间如何相互帮扶?树木又是怎么养育后代的?作者告诉我们,在沉默的外表下,树木所掌握的智慧远超我们的认知。这本书的作者彼得·渥雷本1964年生于德国波恩,年少时便有志于自然保护事业,现于德国艾费尔地区管理着一片环保林区,他经常开展有关森林和自然保护的科普活动,并坚持写作。

  [英]保罗·史密斯 著,殷茜 译,中信出版集团·鹦鹉螺,2024年1月版

  这本书全面讲述了树木的生命周期,以新颖的视角提供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树木概览。与此同时,这本书所讲述和赞叹的既是树木非凡的多样性,也是树木与人类及其他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树木为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灵感来源,具有抚慰人心的治愈性力量。这本书的作者保罗·史密斯(Paul Smith)是非洲南部植物和植被方面的专家,也是威尔士国家植物园受托人。

  [美]琼·马卢夫 著,[美]马伦·韦斯特福尔 绘,陈阳 译,贵州科技出版社·知乎BOOK,2023年12月

  一部按照A—Z的词条顺序编写的树木百科,共83个主题。既有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等学科知识,也分析了树在宗教、文学、艺术和电影中的象征意义。读者会了解到冠军树的评判标准,树木年轮的观察方法,树皮猫脸斑的形成原因,鹅掌楸五花八门的俗名,森林浴的非消极作用,以及圣诞树的畅销品种,还会读到佛祖与菩提树,“树坐者”茱莉亚·希尔和红杉林,西奥多·罗斯福和约塞米蒂公园,《阿凡达》中的纳美人和家园树。这本书的作者琼·马卢夫是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生物科学系名誉教授。

  [美]埃里克·R. 伊顿 著,[美]埃米·琼·波特 绘,张孝铎 译,贵州科技出版社·知乎BOOK,2023年12月版

  一部按照A~Z的词条顺序编写的昆虫知识百科,共137个词条:“杀人蜂”有几种?昆虫界泡泡机是谁?跳蚤也能被驯化?蛆虫是现代医疗设施?记得“洋辣子”制造的童年阴影吗?见过膨起肚子装蜜露的蚂蚁吗?知道向敌人投“毒气弹”的甲虫吗?还有让瓢虫变僵尸的胡蜂?有些虫虫辛苦忙碌,有些坐享其成;有些鸡肉味嘎嘣脆,有些是夺命杀手。本书著者埃里克·R. 伊顿是博物学家、作家,昆虫科普领军人物,就职于马萨诸塞大学、辛辛那提动物园等机构。

  [法]马克-安德烈·瑟罗斯 著,黄行 译,北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2024年1月版

  本书作者借助大量实例,用风趣的语言带领我们开启了一段打破认知的科学之旅:通过菌根“联网”,即使是没有办法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也能存活;鲸吃虾时会剥壳;树懒身上有颜色的毛是某种“美味”;养狗能降低儿童过敏的发生率;发酵食物是为了抵御毒素……这本书的作者马克-安德烈·瑟罗斯(Marc-André Selosse)是真菌学家、植物学家,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图书,2023年12月版

  从人类餐桌上的美味,到植物的菌根;从腐生生物,到共生生物;从毒性极强的毒鹅膏,到能用于治病的致幻蘑菇……不只讲物种知识,更深入地揭秘地球生物间的互联关系。作为自然界的互联网,真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都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支撑这些联系的就是真菌。本书讲述了真菌在漫长的历史中怎么样影响人类生活,也提示所有人:在未来,真菌仍然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作者布里特·艾伦·邦亚德是《真菌学》杂志的创始人、出版人和编辑主任。

  在和非洲的野生动物做了15年邻居后,作者积累了厚厚的一部动物观察笔记,包括一手的摄影图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这些动物的习性和故事,它们是怎样演化而来的?它们是怎么生存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啥作业?还有作者在跟踪观察它们的过程中,遇到的惊险和有趣的小插曲等。这本书的作者非洲的青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在非洲草原工作15年。

  [英]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 编著,陈沁 译,四川美术出版社·后浪,2023年12月版

  本书汇集了2019年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100张获奖作品。它们因艺术价值与独特性而从48,000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些作品的主题包罗万象,既有动物行为与肖像,也有珍稀植物以及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同时包括水下摄影、黑白摄影等特殊类别,为自然界的所有面貌谱写了一曲赞歌。每张照片均配有一段文字,记述了摄影师令人难忘的拍摄经历以及照片背后蕴含的意义——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生活方式、诸多物种的脆弱以及它们面临的威胁。本书编著者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是专注于野生生物和环境问题的编辑和作家,她在《BBC野生生物》杂志担任编辑已有20余年,并且从1981年以来一直是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评委。

  这本书的作者阿部秀树是一位水下摄影家,自25年前开始水下观察,因为那时还是无法直接记录时间的胶片时代,所以他开始了一手笔记本一手摄像机的水下观察日常。水下变成了他的乐园,他在这里日复一日地观察水下的各种生物。通过近500张珍稀的生态写线篇详细的观察日记,他将这一切记录在这本书中。向读者详细客观的展示了54种鱼类及无脊椎动物从求爱、产卵、分别、放仔甚至是育儿的全过程。

  《文明拐点上的恶棍与英雄:改变世界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1-1950》

  本书简笔勾勒了1901年至1950年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群像。他们当中有种族主义者、怪人和机会主义者,也有英雄、天才和无私的捐助者。同时也包含41项药物与疗法的诞生:白喉疗法、疟疾研究、血管缝合术,血清、盘尼西林、青霉素、维生素的发现……这些医学研究成果深刻改变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串联起了半个世纪的战争、疫病和匮乏。作者打破了白衣天使们寻找奇迹疗法的刻板印象,真实描绘了众多医学工作者的个人生活,揭示了医学进步背后错综复杂的人类现实。这本书的作者莫伊拉·多兰(Moira Dolan)是医学博士、作家、教育家,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医学系,并曾在密歇根州和得克萨斯州从事内科医学研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行医经验。

  [美]山姆·基恩 著,叶盛 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原力,2024年2月版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回顾五百年来的神经学奇案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幻肢、连体双胞胎大脑、吃掉记忆的病毒、用舌头看世界的盲人……主题由小及大,深入剖析神经元、神经回路、感知系统、脑与身体、脑与心智的关系和运行机制。他以清晰的解释和精辟的智慧,探索了大脑的秘密通道,讲述了那些被遗忘的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挣扎、坚韧和深刻的人性使现代神经科学成为可能。本书作者山姆·基恩是美国新锐科学作家,2005年取得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2009年获美国科学作家协会优秀青年作家奖励。

  [美]安娜卡·哈里斯 著,杨晨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心智·新思,2024年1月版

  在本书中,作者带领我们不难发现意识持续不断的发展的定义、对它的哲学讨论和相关的科学发现,探讨我们对意识的有限理解。我们要想理解意识,就必须知道怎么去定义它,以及在当前的AI时代背景下,谁或者什么能够拥有它。这本书的作者安娜卡·哈里斯(Annaka Harris)是美国科普作家,专注于神经科学和物理学。

  [英]索菲·斯科特 著,谢湿檀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轻读文库,2024年1月版

  全书由十篇令人兴奋但又通俗易懂的文章组成,将引导你了解大脑惊人的复杂性:从深入研究对我们的功能至关重要的神经元网络,到我们的大脑彼此不同的方式,以及神经科学如何塑造未来。这本书的作者索菲·斯科特是英国认知神经科学家、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美]彼得·阿提亚 [美]比尔·吉福德 著,程纪莲 译,马向涛 审校,中译出版社,2024年1月版

  虽然主流医学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在防治这些与年龄有关的疾病方面却进展甚微。往往它干预的时机太晚而没办法提供及时的帮助,并以损害健康年限或生活品质为代价延长寿命。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我们一定要用个性化、积极主动的长寿策略来取代这种过时的框架,也就是一种我们该立即采取行动而非等待的策略。这本书的作者彼得·阿提亚(Peter Attia)是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著名健康专家;比尔·吉福德(Bill Gifford)是资深记者。

  [美]保罗·卡拉尼什 著,何雨珈 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这本书的作者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过去的他,毕业于斯坦福、剑桥和耶鲁医学院,是经过多年艰苦训练、医术高超、前途光明的神经外科医生;但没想到最后肺部布满肿瘤、日渐虚弱,需要定期化疗。当生命的尽头突然来临,当他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他开始以医生与患者的双重身份,回顾与记录自己的一生,探讨医学与伦理,亲情与爱情,以及人到底为何值得一活。

  [美]韦斯·埃利 著,田行瀚 王磊 译,华龄出版社·湛庐文化,2023年10月版

  全书通过不同时期12个重症患者的治疗技术、术后生活及康复追踪,重现重症医学史上的科学飞跃、艰难时刻和关键创新;9个关于技术革新及护理创新的思考,为ICU医生、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新的希望,让患者不但成功跨越生死线,还能拥有正常人的生活变为可能。这本书的作者韦斯·埃利(Wes Ely)是肺病和重症医学领域专家,格兰特·W. 利德尔医学终身教授,范德堡大学医学院教授。

  [荷]本尼·莫尔斯 [荷] 尼斯克·韦尔贡斯特 著,严笑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轻读文库,2024年1月版

  本书作者采访了众多机器人专家和爱好者,以清晰而完整的框架,全面介绍了关于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重温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还会与真正的机器人相遇,了解机器人能做什么、做不到什么,未来它们会怎么样发展,以及会如何改变这样一个世界。这本书的作者本尼·莫尔斯(Bennie Mols)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和哲学学士学位,一直从事科学记者的工作,专门研究机器人、AI和人类大脑;尼斯克·韦尔贡斯特(Nieske Vergunst)研究认知人工智能,获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并在乌得勒支大学担任科学信息官。

  [西]谜题协会(CosiCosa)著,[西]安娜·塞沙斯 绘,蔡一粟 译,四川美术出版社·后浪,2023年12月版

  这是一本给孩子的关于人工智能的入门指南书,在本书中,我们将了解智能机器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重要概念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同时,这本书也用多样的方式启发小读者思考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以及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使用科技。本书著作谜题协会(CosiCosa)是一个由女性领导的非营利性组织,旨在提高人们对技术和技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潜在影响的认识。